四川绵阳港旗300MW/600MWh储能电站项目(一期)进入带电调试阶段

2025.07.27

7月27日,四川绵阳——绵阳港旗游仙区300MW6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(一期)项目成功并网投运。作为西南地区首座大规模"电化学+飞轮"混合储能电站,该项目的投运标志着我国“飞轮+”混合储能技术在电网调频领域的商业化应用迈入新阶段。



项目位于四川绵阳游仙区石马镇,总投资约10亿元。项目分两期建设,一期总装机容量为115MW/200.525WMh,包括100MW/200MWh电化学储能和15MW/0.525MWh飞轮储能。作为四川省首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及2025年四川省重点建设项目,项目创新采用“飞轮+电化学”混合储能技术方案,由40个电池储能仓和15套飞轮储能系统构建起区域电网“超级充电宝”。


技术融合创新:构建“毫秒级+小时级”双重保障体系

坎德拉新能源作为项目核心飞轮储能供应商,自主研发的MW级飞轮储能系统凭借毫秒级响应速度、高功率密度特性及超高可靠性,在电网调频、瞬时功率支撑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,是电力调节中的“短跑选手”;电化学储能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,可以在相对较小的体积中存储大量的电能,是电力调节中的“长跑选手”。飞轮储能与电化学储能优势互补,为项目构建了"瞬时功率支撑+长时能量调节"的双重保障体系,每日可满足10万户家庭2小时高峰用电需求,并参与电能量交易、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。


服务区域电网:破解新能源消纳与电网安全难题

项目投运后,可有效缓解绵阳电网500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不足和220千伏及以下接入电源点单一的问题,降低川西地区经绵阳枢纽的输电损耗,提高地区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和电压稳定性。在迎峰度夏期间,项目通过快速响应电网指令,为四川地区电力保供提供可靠支撑。新型的混合储能技术模式也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提供了“灵活调节样本”,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。




“飞轮+”混合储能应用优势

“飞轮+” 混合储能核心是通过飞轮储能与其他长时储能技术(如锂电池、液流电池、压缩空气等)的协同搭配,弥补单一储能技术的短板,同时最大化发挥各技术的优势,最终实现 “1+1>2” 的应用效果。


提升系统稳定性与响应速度:飞轮储能凭借毫秒级响应速度优势,可快速平抑电网频率波动。通过与锂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形成协同调节机制,前者承担高频次、短时长的功率支撑,后者提供持续能量输出,可发挥不同储能技术优势,有效保障电网在新能源高渗透率下的频率稳定。


生命周期长与维护成本低:飞轮储能循环寿命可达1000万次以上,且全生命周期无容量衰减,能够承担大量高频次充放电任务,大幅降低锂电池等电化学储能的循环压力。这种协同模式可减少电化学储能的充放电次数,延长电化学储能使用年限,避免频繁更换电池带来的运维成本。


安全可靠与环境友好:飞轮采用物理储能技术,通过“电能-动能”相互转换实现能量存储和释放,全程无化学污染,不存在起火爆炸风险,对环境极为友好;锂电因使用年限延长(混合模式下循环寿命大幅提升)减少更换频次,间接降低废旧电池处理压力。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,飞轮储能在电网调频、新能源场站配储等场景的应用潜力将持续释放。绵阳港旗项目的成功实践,将进一步验证飞轮储能技术的经济性与可靠性,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。绵阳港旗游仙区储能电站的投运,作为飞轮储能系统供应商,我们期待以技术创新推动能源革命,为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力量。